batch_01.jpg

雖然試圖成為部落客的人生最常寫的是食記和去日本玩之類的,但是本魯的本業其實是擬音啊… 「擬音」這個詞好像是因為前輩胡定一師傅的紀錄片「擬音」推出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台灣地區對於「Foley」的通用譯名。沒記錯的話擬音應該是沿用了中國常用的說法,不過中國與香港也有人稱Foley為動作音效(簡稱為動效)。隨著紀錄片播出後,好像讓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冷門的電影技術,不如就來聊聊關於Foley(外加讓大家對電影的幻想破滅)吧!(可惡,其實是最近沒吃到什麼值得寫的餐廳花哈哈)

 

 

batch_02.jpg

證明沒唬爛,補一張和台灣Foley國寶胡定一師傅的合照。很感恩能夠和師傅工作過,雖然其實只有短短半年,但是也獲益良多。超懷念和資深前輩聊天的時間了啦!

 

什麼?電影大部分的聲音是後製的?
以前大學念的不是電影,但是偶然選修了數位影音藝術學程,某天上課從某光頭香港老師得知這個秘密的時候整個讓我好shack,原來自己被騙了這麼久啊(抱頭)!這種破滅的感覺大概就像小孩知道根本沒有聖誕老公公一樣慘烈吧!電影裡有些聲音一聽就知道是音效,像爆炸聲、罐頭音效、重低音之類的;但是有些聲音是做到很自然,讓你聽不出來是後製的時候配的——像是環境音(街頭雜聲、蟲鳴鳥叫之類),或是汽車引擎聲(嘿對,電影裡的汽車聲是慢慢用音效庫剪出來的,老天鵝啊感覺每一台車都是一公升的血汗),甚至一般人不會察覺的腳步聲、衣服摩擦聲、翻書、喝水等等聲音(這幾個就是算Foley)都是後製的。

 

但是為何要加那麼多音效呢?這個原因很多啦,本魯稍微歸納出這幾個狀況

現場沒有錄到聲音、或是雜音太多不能使用
拍戲現場最重要的是要錄清楚對白,其他的聲音不一定會錄得這麼清楚所以需要重新後製哦。有時候拍戲的環境太吵雜,像是風聲、機器運轉、發電機噪音,錄到的就會不夠乾淨所以要重新製作。(說個秘密,之前做的植劇場《天黑請閉眼》有幾場戲就是現場太吵全部後製重配打掉重練的喔呵呵,不知道有沒有人聽出來啊啊?)

為了製作配音版本
簡單來說就是卡拉OK帶的概念啦~ 有些電影要製作外語配音的話就會需要把對白與其他聲音分離出來,拿掉人聲其他聲音都還在的意思。以免原聲對白一拿掉,和它重疊到的聲音都跟著不見,這個時候就要後製把聲音補上以免缺漏哦。(最常見的情況是台灣片要出口到中國,常常為了審查要把台語對白換成普通話,或是把台灣腔換成中國腔,很崩潰啊這種時候就算現場有錄到聲音也要忍痛重做哈哈哈)

增添戲劇張力
本魯個人覺得,就算電影追求多麼寫實,但真正的「寫實」從來並不存在。大家在電影裡聽起來習慣、自然寫實的聲音時常也不是真實的。例如主角帥氣掏出了一把手槍舉起來,電影裡聽到手槍發出很炫的金屬/塑膠零件聲響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大家通常反而覺得這才自然。為了戲劇的效果,有時把聲音做得比現實生活誇大一點點反而恰到好處。如果能達到觀眾心理上認知、相信的真實,才是有效果的寫實吧!

 

那到底... Foley音效是...?

batch_03.png

「啊啊啊啊你就是做那個韓劇男主角的工作欸欸欸」
「對啊,我再找時間看看。」

Ok, Fine。太多人告訴過我又是吳海英了。但是因為本魯實在很懶得看連續劇,我都會說好,然後一直當耳邊風也沒真的去看哈哈哈(不過倒是偷學了籃球當輪胎的梗)(做Foley就是不停偷梗啊啊啊)。

 

batch_04.jpg

▲ 來錄個腳踏車聲這樣(紀錄片《單車天使》)

 

batch_05.JPG

▲ 中國特級麵點師,4我!(連續劇《深夜食堂華語版》)

 

Foley音效的製作是透過Foley Artist(擬音師)看著銀幕/電視螢幕上播放的畫面同步以人工方式配出音效,搭擋的錄音師便隔著玻璃在另一個房間同時將聲音錄在軟體裡的音軌上。如果說配音員是看著畫面配上對白,那麼Foley Artist就是看著畫面配出音效囉!簡單說起來,Foley可以算是客製化、為畫面量身定做的音效。把罐頭音效比喻成罐裝飲料的話,那Foley就是音效界的手搖杯的概念(?)。依照畫面上的劇情需求,Foley Artist 可以為角色踩出各種輕重不同的腳步、用各種道具配出合適的音效(當然也需要錄音師的神剪輯與各種效果plug-in助陣)!因此Foley常常是一些與角色息息相關的動作細節哦。


Foley 到底是在幹麻?直接上個影片就會懂惹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簡稱... 奧斯卡獎)拍了一系列YouTube影片介紹電影製作中的各種專業角色,如果英文還沒全部還給老師的話真的大推大家看看!其中有一集就是介紹Foley,訪問了決殺令與進擊的鼓手的Foley Artist,可以看到他們工作的樣子!(看完影片就不用來看我部落格的意思哈哈哈哈)


雖然感覺Foley很土法煉鋼,但是偷偷告訴你... 世界各國目前都還是這樣做電影聲音的,而且這個比太空人還冷門的工作從業人士十分稀少(大金空調語氣)。至於為何不用音效庫呢?因為用音效庫的檔案剪接大概你剪到爆肝剪出來還是不夠自然。像是腳步聲,一步一步剪出來的韻律與輕重通常都滿怪的;或是衣服摩擦聲,這種太細膩的聲音剪到翻桌不如真人直接錄還比較快(攤手)

 

batch_06.jpg

順道一提,今年(2017)是有聲電影問世的90週年!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27年華納兄弟的《爵士歌手》,本魯之前還有去高雄電影節看了《爵士歌手》的數位修復版啊啊啊!(ps.1 嚴格說起來是有聲對白電影,因為在前一年已經出現了另一部有聲電影《唐璜》不過它的有聲只有配樂。然後他們的聲音技術都是Vitaphone,一種把聲音紀錄在唱盤上與電影播放的系統)(ps.2 雖然說「有聲」,但這不代表有聲技術出現前的電影是真正的「無聲」。默片在放映時會有鋼琴或樂團同步演奏,也會有稱作「辯士」的說書人講解劇情。)對於有聲電影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萬花嬉春》,裡面有描述了當年電影公司老闆嘲笑有聲電影只是個把戲,沒想到聲音的出現卻轟動世界。

 

batch_07.jpg

因為有聲電影的風潮,電影圈對於聲音的要求更高了。環球片廠原本要出一部音樂劇(《Show Boat》,1929),因為有聲電影的轟動,公司就改變計畫想把它配音配成有聲片。於是有人想出了用道具為電影配上音效的方式,就是現在說的Foley(說起來,這個技術算是源自於廣播劇)。至於為什麼要叫Foley?這個嘛… 當然就是很老套的取名公式... 因為那個人叫做Jack Foley,後人便用了他的名字來當作這項技術的名稱啦!

 

Introduction to Foley and Sound Effects for Film

喜歡這種歷史故事(?)或是與對知識狂熱的捧油可以看看這個外表感覺很像器材狂肥宅的老外的頻道「Filmmaker IQ」,它曾經是我吃飯配的休閒節目。也是講英文,而且影片都偏長很考驗你對電影知識的愛有多深(無誤)。不過他每次都這麼仔細的告訴你一些電影知識個人覺得這個老外算是超認真又佛心啊。這篇是介紹Foley歷史的,他還有講過ADR(配音)歷史之類的,堪稱電影說書講古界第一人吧(自己在說)

 

Ok,你就是在那邊弄聲音,那你其他同事都在幹嘛?

batch_08.png

▲ 塑料王國電影片尾 Roll Card

其實當初來公司面試的時候還想說這公司也太冷清都沒人哦(大誤),原來其他聲音剪輯的同事都在自己的小剪輯室裡奮鬥啊。如果大家看完電影時真的很閒,有注意到片尾名單的話,可能會發現音效製作有這麼一長串一堆頭銜,他們到底在幹嘛呢?(絕對不是冗員就是了ㄏ)

 

batch_09.png

首先要知道一下電影聲音與電影畫面的工作是分開的。當電影畫面剪接好後,會把影片與素材給錄音室,讓錄音室按照畫面製作好聲音再套回影片上。電影聲音製作繁複,大致上可以分成這幾種部分:對白(Dialogue,有現場錄的與後期配音的)、配樂(Music)、音效(Effects),就是江湖人稱的DME。音效可以再細分成:環境(環境的背景聲音)、音效庫音效(出現在畫面上的聲音或是一些Whoosh聲之類的。除了公司自己錄製的音效庫,也有向國外購買)、Foley音效(所以爆炸聲、狂風暴雨不關我的事啦)。因此老外會告訴你音效就能分為用音效庫剪輯的「Hard Effects」及人工製作的「Foley」

 

batch_10.jpg

▲ 上網隨便抓的當成例子 版權沒有不要吉我辣

修圖PS靠圖層,聲音的世界就是靠層層疊起的聲軌。全球電影業界絕大多數都是使用Pro Tools軟體來剪輯聲音(順道一提,聲色盒子用的系統是Fairlight)。數位時代軌道數越來越多,聲音也能越做越細膩(小魯好難想像以前還是類比時用磁性聲帶剪輯與混音的時代啊…),音效與Foley都可以層層疊加出效果。好比我要錄一個人摔倒,可能就會運用幾個軌道把他摔倒時衣服「唰~」一聲、踉蹌腳步聲、低沉的撞擊聲、音色比較亮的撞擊組合起來。

SoundWorks Collection: The Sound of Inception from Michael Coleman on Vimeo.

關於聲軌相疊,可以看看Soundworks Collection 製作的《全面啟動》音效特輯,Richard King介紹了路邊咖啡廳夢境大爆炸的戲如何用他歸納的三大類音效疊加製造出豐富的效果(02’04” 的地方)。

 


然後比較搞笑的版本可以參考一下神鬼傳奇(2017)的IMAX出包版預告。不知道是誰出了包,只出了不完整的音軌讓動作片的場面聽起來很乾啊哈哈哈。


乾... 寫一寫,這篇文章字數又會太多了,寫太多字就沒什麼人要看(講得很像很多人在看我的部落格阿哈哈哈)其它細節留給下集好了。於是最後也是上幾個影片,都是好萊塢Foley界好手啊~(本魯平時沒事就會看看YouTube上的介紹影片,順便偷梗)。基本上YouTube上關於Foley的影片本魯都看得差不多了,在此濃縮整理出值得一看的幾部片~


Gary Hecker

說不定有人早就看過他的影片,因為實在很紅啊!Gary Hecker 是好萊塢超有名的 Foley Artist,任職於 Sony 片廠。做過太多強片,隨便舉幾個,像是 BVS、八惡人、決殺令、鳥人、正義聯盟。影片裡他展示了馬蹄聲(這個大概算是每個Foley Artist都要會的一個音效),很酷的是他還會結合口技。看到他用嘴巴模擬風聲都覺得超扯哈哈哈。

 


Peter Burgis

本魯個人覺得這部短片《The Secret World of Foley》拍得實在很不錯,雖然老樣子就是Foley 工作畫面與影片對剪,不過這一部營造出的氣氛我滿愛der。很多時候Foley如果有幾個搭擋一起來做會方便不少,可以發現其實不少動作是兩個人一起合力完成的(像是拿螃蟹那邊,女生是做拿起螃蟹與晃動聲,男生是做放下螃蟹的聲音)男生Foley Artist很有名,是英國的Peter Burgis。他做過的電影實在太多了!包含貧民百萬富翁、玩命再劫,甚至最近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不過他的生涯代表作大概是哈利波特全系列了吧!(他也說過這是他做過最喜歡的片)他還有一個互動式的Foley 介紹影片也滿有趣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_daxoXMaQ)。 另外一個女生Foley Artist 是 Sue Harding,大部分的作品是電視劇。電影作品包括真愛每一天、007 量子危機等等。(順道說,影片是在英國的Pinewood Studio拍攝的)

 

John Roesch

這個白鬍子老伯也超猛,在好萊塢的資歷已經超過三十年。John Roesch做過很多經典電影,甚至到現在的超級強檔,包括E.T.外星人、冰雪奇緣、變形金剛、諾蘭的一系列電影(全面啟動、黑暗騎士、星際效應、敦克爾克大行動)。沒記錯的話他當初是想當演員,但是有人找他去錄音室幫忙錄個音效、加上回租屋碰到房東聊個天聊到他去幫忙做Foley結果意外發現房東就是Foley Artist(這超離奇的哈哈哈) ,於是就走上了這條路。他的工作室是喬治盧卡斯的 Skywalker Sound。這個聲音後製中心位於一個很酷的地方叫做「天行者山莊」(Skywalker Ranch),是維多莉亞時期風格的建築,佔地很廣。除了有聲音後製基地,還有旅館、餐廳、圖書館、健身房之類的,讓導演可以下榻住宿。而且還有葡萄園可以釀酒,超扯XDD 。亂聊一下,他之前還有說他錄摔倒聲音都真摔,因為他學過柔道(黑人問號),讓我想到成龍說他都不用替身,所以感到存疑哈哈哈。

 


Marko Costanzo

想介紹一下 Marko Costanzo 只是因為李安很多片,包含最近的比利林恩都是他做的XD 一定想不到武俠片臥虎藏龍背後負責配上音效的人是一個西方洋人大叔啊啊啊!(其實聲音這件事嘛只要做得像就好了,就像你不一定會知道紅衣小女孩與一代宗師的Foley是泰國人做的、河瀨直美電影的音效是法國人做的)本魯覺得他在影片裡示範樹葉漩渦實在滿酷的啊而且他感覺頗風趣哈(介紹更詳細的影片可以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fw4-ZsGds)

 

batch_11.jpg

然後啊,前幾天有香港大學來我們公司參觀玩玩的捧油問到有沒有什麼書籍可以參考——特別有人寫的Foley著作大概就是「擬音聖經」(The Foley Grail: The Art of Performing Sound for Film, Games, And Animation)了。我買到的是對岸簡體版,台灣應該還沒有人出繁體翻譯。作者是好萊塢很資深的擬音師 Vanessa Theme Ament,網路上稍稍交流過覺得人很nice der。她的擬音作品包括《剪刀手愛德華》、《終極警探》、神片《刺激1995》啊啊!這本書實在是介紹得滿詳盡了(也是看完就不用看我部落格的概念),不過其實要學會還是得靠自己的經驗累積。

---

部落客人生有上集不一定有下集(例如腰斬的曼谷遊記與懶得寫完的日本遊記),有空繼續寫Foley下集來介紹Foley製作:Cloth/Movement - Step - Prop 的介紹,聊聊那些年常用的音效道具。順便整理一下我對Foley以及聲音的一些心得,以及繼續濃縮整理其它網站與影片資源小推薦這樣。 有啦有啦真的寫出下集了:聊聊關於Foley aka擬音:下

[To be Continued...]

arrow
arrow

    majaj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